大同市
因而,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会具有较好的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功能。
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重点污染城市仍然缺乏高效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无疑,正是环保部该方案的出台,华北地下水第一处方从大科学真正走向了大政策。
卢耀如强调:2015年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这方面的工作。研究人员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强调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希望能从国家层面重视起来。这个插曲反而让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更引人关注。一名记者联系到张兆吉和石建省,对该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了采访,报道指出了最终调查结果因涉及敏感问题不能公开,一度将项目组置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因此,盘雨宏认为,建立水质监测系统是污染处理产业扩张市场的首要步骤,预计该环节将是未来几年的重要内容。
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查监测系统和标准,信息资料也都分别分布在这些部门中。而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是居民饮用水的大部分来源,但其污染问题早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这一活动是在联合国体制外进行的,根据这个提议中的《气候变化移民公约》,富国将同意向穷国提供资金,助其改建房屋,让人们尽可能延长居住时间,或者有计划地将受灾社区逐渐迁移到别处。
沿岸这些历史悠久的社区还保留着古老名字,比如尤纳拉克利特、戈勒文和特勒,对他们来说,气候变化的压迫感是如此巨大而真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200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所谓沿海农民被迫收拾家当迁移到一个富国的情况绝非典型,而是把情况过于简单化了。但无论如何,人们正慢慢对气候移民的可能影响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他说:我确定各国政府会作出此类决策,我也确定在某些情况下,气候变化会被当作一个借口来达到与气候变化无关的目的。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欧盟企图将国际航班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尝试遇阻。这就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法律问题:一个已经被淹没在水下的国家还是国家吗?它的渔业权怎么办?其国民的法律地位又将如何?气候移民条约那么,一项国际条约对此有什么帮助呢?澳大利亚航空法律师戴维霍奇金森是条约起草工作的负责人。
那为何还要另起炉灶呢?对霍奇金斯的团队来说,在气候移民这个范围较窄的问题上形成一个条约,代表着有机会打破僵局、在更广泛的气候变化议题上达成协议。海冰和永久冻土正在融化,这里不再宜人适居,洪水和侵蚀使万物凋零。这种做法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会非常危险。气候移民的多数负担要由当地来承担。
霍奇金森说,现有的气候和难民法律不足以解决这些移民的问题。资金问题然而,最大的挑战或许还要数资金问题。在谈了一会儿这方面的困难后,他的声音变得明快起来:哈,气候移民毕竟不会有这么困难。而且,对那些全部国土都不宜居住的国家来说,国民们必须找到愿意收留他们的别国。
随着专家们纷纷展开开始分析研究海平面上升、沙漠化、冰川湖崩决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过去五年中,气候移民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气候变化规模将变得越来越大,一个国际律师网络正在起草一个条约,确保对易受害人群的帮助。
因气候被迫迁移的并非只有他们。比如,中国西部有大批牧民在气候变化的名义下被迁出草原,即所谓的生态移民。
不过,气候移民对话的一个方面让霍奇金斯感到高兴。对此力有不逮的穷国的政府,将不得不想方设法保护或者另行安置那些易受危害的社区。重要的是,这一条约并未要求签署国承诺接受别处的气候难民。专家们对于移民规模的预期相差很大,少的有几千万,多的则象牛津学者诺尔曼迈尔斯所说的到2050年将达到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1/36)。他还说,尽管人们正在为此做一些零星的努力,比如研究者们正在帮助阿拉斯加社区制定移民安置计划,但还需要做一些更具组织性的工作。这些牧民滞留在城市,没有生计,也没有社交网络,而此举对草原保护的效果微乎其微。
荒凉的阿拉斯加东北部,这里的村民们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旅程。随着移民带来更加尖锐的土地和水源竞争,很有可能会爆发冲突。
与气候变化减缓目标、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气候变化讨论中其他更加理性的方面不同,移民是一个更容易描述和领会的问题。所谓气候移民,就是被迫迁移的家庭,和需要新家的人们。
他说:我们承认制定条约这件事本来就很困难,气候变化方面的条约尤其难。尽管他的话没错,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团队在气候移民上的努力比联合国更雄心勃勃(同时也更麻烦)的气候谈判进程更有成果,但前方仍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根据我做律师的经验,当人们直觉地理解一个问题时,就会有助于找到解决之道。他说,要点在于气候移民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尽管大部分移民并没有跨出国界,但其影响却是跨国界的。由于政府干预未能消除气候变化的因素,十二个土著群体决定离开,更多的人可能也会这样。但这样的工作不是已经在做了吗?富国向穷国提供用于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已经成为联合国谈判的一部分,而且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到2020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从长期来说,许多人必须适应,或者到别处寻找新的生路起草和修改报告的过程,也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
代表们认为,加上成效二字,意在促进各级政府治理环境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做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针对群众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内容,专门附加了PM2.5的名词解释。
起草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不但报告在修改,一些新的政策也在出台,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环境治理受关注要行动更要成效两会期间,起草组逐条研究了代表委员的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据此进行了修改。《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将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为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吸纳了这一意见。而来自阿里巴巴的马云则建议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
不讲空话套话为近十年最短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面对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还采用了130多个数字,称得上是一份数字化报告。
经过充分征求意见,起草组对报告进行143处修改,形成了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的送审稿。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拟增补进《政府工作报告》。
改善民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报告全文约1.5万字,比去年的报告减少约4000字,是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短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